利好政策助推下,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取得「开门红」。根据中国乘联会数据,今年首季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量为242万辆,同比增长36.4%,尤其3月新能源车在国内的渗透率升至51.1%。除了新能源汽车外,储能市场、低空经济亦蓬勃发展,给电池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产业资本化进程也不断加速。
4月14日,中国动力电池头部制造商正力新能(3677.HK)在港挂牌上市,发售价每股H股8.27港元,中金、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此次IPO,公司共计发行121,523,700股H股,集资总额10.05亿港元。江苏国企混改基金、苏州高端装备基金及东南投控作为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7,990万美元(约6.21亿港元)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股份的比例达61.79%(绿鞋前),助力稳定市场信心。
受惠行业发展红利,「市场需求+创新」驱动奠定领先地位
新能源时代,与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相同步,全球动力汽车电池市场需求井喷,迎来持续爬坡的高景气周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自2024年至2029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将稳步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31.7%;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同期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复合年增长率为29.0%。
近年来,中国电池行业已从政策牵引、资本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阶段,进入重要的发展拐点,结构性变化与多路径发展趋势愈加显著。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为驱动,正力新能依托过往丰富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经验,围绕主机厂客户对产品安全、品质、性能和成本的综合需求,开发出多元电动汽车电池产品矩阵,从而在电池行业的多个场景拓展与快速的技术迭代中占据有利地位,稳居头部梯队。
在市场洞见、客户关系、研发布局、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方面形成的独特打法,令正力新能建立了差异化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按动力电池装机量计,正力新能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9;按装机量同比增速计,在前十大参与者中,公司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4名,在三元锂电池市场名第3名,在磷酸铁锂电池市场排名第4名。
聚焦「LISA」战略,构筑差异化技术体系
需求端强劲增长的同时,电池技术创新也在逐步推进,快充技术、半固态/固态电池等新一轮技术突破,将持续引领行业变革,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在可持续发展方向上,正力新能提出了「LISA(陆海空互联全场景)」战略,通过高效率柔性产线的布局打造高质量、低成本的多元产品,拓展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以「LISA」战略为核心,正力新能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自2021年至2024年,分别产生研发开支约人民币2.21亿元、3.29亿元、4.24亿元及5.56亿元。同时,公司采用「5-3-1」研发策略,即5年研究未来电池材料体系、3年搭建技术平台、1年开发量产电池产品,这一策略让其在技术创新上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采用标准化电芯、打造平台化电池包系统并通过差异化电化学体系实现性能差异化,使得正力新能在帮助主机厂降本增效的同时,有效降低研发及制造成本。公司全面布局多个电化学体系的开发,适配多元产品的差异化性能和成本需要。目前,已开发多款三元、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在中期来看,不断优化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半固态产品技术,在长期还将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
半固态电池方面,开发了半固态电解质技术,包括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固态电解质表面修饰技术、固态电解质复合隔膜技术,以及正负电极的固态电解质修饰技术,使电芯失效起始温度提高10°C,失效后最高温度降低150°C。截至2024年底,公司骐龙系列BEV电池包是中国乘用车最大电量电池系统,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电芯能量密度达306Wh/kg,9分钟内可从10%电量快充至70%电量。
同时,正力新能前瞻性研发航空电池,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中第一家获得AS9100D航空航太品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公司,也是苏州市首批「低空经济」领航企业。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航空电池拥有超过90项专利及专利申请。公司的航空电池产品能量密度超320Wh/kg,15分钟快充至80%电量,20%低电量状态下仍可实现12C高倍率放电,产品可实现航空级别安全标准。
凭借技术及产品优势,正力新能在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全球多个龙头企业核心车型的电池产品供应份额得以持续提升。此外,乘着低空应用场景的产业和政策东风,公司还正积极与国内外多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头部企业合作进行航空电池测试,并已开始向部分国际知名客户小规模销售样品,推动航空电池商业化落地。
屹立于时代浪潮之上,顺利登陆资本市场的正力新能,未来将坚持「LISA」战略,稳健扩张产能,不断提高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效率,并加快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开拓航空电池相关市场,提升盈利能力,实现长期价值递增。